河道治理的生態措施——河道整治與河道生態邊坡護岸工程
護岸工程是河道治理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護岸措施對河道生態環境造成很多的不利影響。因此,采取有利于河道生態系統穩定與維持的生態護岸措施是河道治理的趨勢。
一、河道存在的問題
1.1 河道污染
河道污染問題由來已久,主要是:①企業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尤其是印染、制革、造紙、食品加工、電鍍等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不進行污水處理,違法將污水直接排入河道;②畜牧廢水,有的養殖場建在河道的灘地里或河道附近,糞便直接排入河道;③河道附近居民將的生活污水、垃圾直接排入、倒入河中;④匯流的雨水挾帶污染物進入河中。 致使現在有水的河道多是污水,干涸的河道垃圾遍野,河道污染治理已迫在眉睫。
1.2 非生態河道治理
長期以來,人們比較注重河道的防洪排澇功能,河道治理斷面型式單一,多采用干砌石、漿砌石、現澆混凝土、預制混凝土、土工膜袋混凝土護坡,并且一般都是從護腳一直護到坡頂,使原本自然有活力的河道變成了灰蒙蒙、光禿禿的砌石、鋼筋混凝土河道。 工程注重堅實耐用,卻忽略了工程本身對河道生態的影響。 由于河坡硬化使河道的自凈能力遭到弱化,各種水生植物無法生存,嚴重破壞了水生態系統。
二、河道治理的對策
2.1 污染治理
(1)分類制定措施,整治污染源頭
首先對污染企業進行摸排、調查,掌握資料,淘汰和關閉一批技術落后、污染嚴重的企業;企業污水一定要經過污水處理環節,水質達標才可排放,實現污水零排放;加強農村的污染治理,積極推進家庭生態建設,幫助農民建設沼氣池,集中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嚴禁在河道內進行養殖生產活動;生活垃圾要做無害化處理,焚燒或填埋,杜絕其直接倒入河中。
(2)依法治理污染,加大處罰力度
建國以來,國家出臺了多部關于環境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規,治理河道污染要依法治理,發現一處,查處一處,處罰金額要大于企業的違法排污成本。
(3)強化監測手段,控制污水排放
利用高技術和現代通信手段,通過遠程排污口自動水質監測,遠程視頻監測,對污染河段做到監測。通過供水和排水數據的合理推算,防止污水私排。
(4)加強宣傳引導,提高大眾環保責任意識
河道是民眾賴以生存的環境,發現污水排放,要積極舉報,全社會行動起來,污染行為就會有效遏制。河道污染治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依靠全社會的力量,主要是水管單位與環保部門聯合起來,并且依靠當地政府,掐斷污染源,使河道污染從根本上治理,早日還人們美麗的生活環境。
2.2 生態治理
(1)堤防綠化工程
堤防建設中要種植適合本地生長的行道樹。 臨近村莊和城市段,還要盡可能地擴大綠化帶,有條件的河段盡可能建設親水設施,例如休閑亭臺等。
(2)河道護坡工程
一般河道護坡在設計水位以下可采用砌石、混凝土等護坡,設計水位以上可直接種植植物,利用植物根系對土體加固,做成生態固岸,遏制坡面水土流失,從而起到護坡和美化水環境的作用。 直接種植植物,要求護坡工程護坡坡度不大于1∶2,實踐證明大于1∶2的護坡坡度,植被成活率低。如果護坡的抗沖要求較高,可采用塊石格賓網,然后在塊石格賓網上覆蓋不小于30cm種植土,種植草皮等,即加固了護坡,也綠化了護坡。
(3)護灘工程
由于在中枯水年份,河水不上灘,可在灘地上種植矮桿植物,進行綠化,嚴禁種植果樹、速生楊等高桿作物,以免在洪水時嚴重影響行洪。河道生態治理集防洪效應、生態效應、景觀效應于一體,是現代河道治理的發展趨勢。 在滿足生態河道、景觀河道的同時,滿足河道防洪減災的作用。
三、河道治理中護岸工程的生態措施
3.1 生態混凝土護岸
生態混凝土是一種多孔連續的結構,其采用特殊級配的集料和膠凝材料,具備較高強度的同時,可以形成蜂窩狀的結構特征,具備良好的透水與透氣性能,植物可以完全穿透混凝土,其錨固能力可以增強結構的穩定性。而其孔隙間不斷析出的鹽堿和添加的復合材料成分不斷反應,可以為各種植物提供穩定持續的長效營養,同時,由于生態混凝土較小的孔徑和較大的表面積,因此具有較好的吸附及過濾能力,可以使水質有效的凈化;而多孔結構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了適合的生存環境,在其上形成生物種群較多的生物膜,可以充分發揮降解水中污染物的作用。
生態混凝土護坡的抗沖能力強,通常的抗水流沖擊可以大于3m/s,可以分為現澆式與預制構件式。現澆生態混凝土護坡的強度較高,但其對岸坡平整度、施工作業的場地以及養護條件的要求較高,且固化后生態混凝土孔徑僅為毫米級,無法提供大型植物的生長條件,同時其綠化方式于液壓噴播或鋪草皮等;預制構件式生態混凝土護坡相比于現澆式,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其缺點,其孔隙率可達到20%~35%,適合各類植物的生長,強度可達到15~25 MPa,施工方便,適用范圍廣。而且這種結構可以根據不同的工程要求來調整結構強度,對于防護要求比較高的護岸,可以通過降低連續孔隙率的方式來提高強度,對于重視生態效果且水流影響較小的河道,可以通過提高連續孔隙率來增強其生態調節功能,具有很大的工程適用性與靈活性。
3.2 生態格網護岸
生態格網是把鋼絲由機械加工鉸合成不同形狀的網片,然后再根據不同的工程需要而組合或制作成網箱、網墊和掛網等,格網中加入塊石或其它填充料,使之形成一個整體,具有穩定性好,抗淘刷的效果。此外,生態格網應用的鋼絲通常是低碳鍍鋅鋼絲或是鋁-鋅稀土合金鍍層鋼絲,具有強度高,抗腐蝕、耐磨損的特點。生態格網的孔隙有利于水體的自然流動,能實現水與土體的有機交換,為水生物及微生物創造適宜的生存環境,保持了水體的自凈能力,具有理想的生態建設和生態恢復功能;而其結構的易組合性,可以滿足不同的景觀要求,方便的提供各種不同的結構造型設計;生態格網施工方法簡便,用網箱砌壘成的擋土墻和鋪設的護坡,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可以有效降低地下水位,減少墻體后和坡下的地下水壓力。抗沖刷和抗風浪襲擊能力較強且工程造價低廉,在軟基上使用可以節省大量的地基處理費用。
生態格網的景觀綠化效果十分顯著,綠化覆蓋率可達100,且綠化周期較短,植物根系扎入混凝土中,可以有效加強邊坡整體的抗水流沖刷與沖擊能力。
3.3 生態袋護岸技術
采用生態袋技術構建的是一種柔性護岸結構,其采用透水不透土材質,具有耐高低溫,抗老化、耐腐蝕以及零污染的特點,是一種新興的護岸方式。
生態袋柔性防護的特點及優勢是可以適應地形和坡形要求,對于一些特殊地形可以發揮工程效果,其允許變形能力大,抗震性較好,施工簡單、快捷,無噪音,也無需大型施工機械,且可以就地取材,充填材料可以就地采取,更適宜當地植物的生長發育,因此,其技術實施的成本較低,造價相對于其它工程技術優勢明顯。但在生態袋的施工過程中,也經常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即施工中或施工后生態袋邊坡產生變形、起鼓甚至垮塌;施工后的生態袋邊坡綠化效果不理想。在生態袋的選擇上,要遵循幾個原則,即高透水性,低透土性,高強度、高韌性及較高的抗老化性能。
結束語
河道治理的生態措施,是近年來新興的、運用比較多的河道治理措施,各項措施針對不同的工程狀況具有不同的優勢,在選擇上,要綜合各種因素,從生態性、經濟性及防護要求各方面考慮,在保證堤岸防護要求的前提下,突出其生態性,才能達到生態與防護目的的協調統一。
更多河道治理的生態措施——河道整治與河道生態邊坡護岸工程土工材料產品的規格/型號/參數/用途/作用/檢測/施工/廠家批發報價等詳細信息請聯系在線客服
相關推薦
上一篇:生態護坡應用廣泛產品——生態袋
下一篇:宏祥生態袋可削減坡面之沖刷腐蝕